close

九十五學年度第一學期教育社會學期中指定閱讀摘要報告

課    程:教育社會學
指導教授:吳思達博士
姓    名:蘇凱榮
班級學號:碩專電子二甲/2094320105
參考文獻:Rickard, J. A., & Wolf, P. R. (2003). Talking circles: A native American approach to experiential learning. 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, 31(1), 39-43.

壹、 摘要

一、 本文主要探討一種稱為「交談圈」(talking circle)的獨特教育方法,並且介紹其歷史來源與活動意涵。
二、 進一步說明施行對象、應用範圍、活動方式、使用教材、如何保護個人隱私以及活動後的討論。
三、 運用交談圈於教學上,可達成的成果包括(1)利用活動情境進行經驗學習;(2)營造教學氣氛;(3)培養對個別差異的尊重;(4)增進對多元文化的認知。

貳、 心得

「交談圈」源自是美國中西部的部落民族所創造的一種議會形式。其中「圈」(circle)有神聖的宗教意涵,代表著包含人、地球與宇宙等所有事物的關連。交談圈的進行方式沒有群組人數多寡與年齡的限制,透過彼此圍繞成環狀的方式,參與的每個人都有機會輪流發表他們對事物的看法。在他人發言時,必須用心傾聽,試著體認他人的觀點並給予尊重,讓所有人都能了解彼此的看法,同時也鼓勵每個人都能表達自己的想法,並且在當中尋求達成合作和共識。許多的美國原住民社群都有類似的機制,利用交談圈聆聽意見、傳達訊息或進行教育,並藉此提供傳達知識、價值觀、傳統文化的管道,形成一種從幼兒時期到成人教育的傳統教育。這種教育形式灌輸對人尊重的觀念、培養傾聽能力,並達到平息爭端、解決衝突、並且建立自尊的目的。現今,交談圈在美國已被視為一種醫療行為,普遍地使用在住院與門診病患、煙毒勒戒中心、預防青年期偏差行為和初等學校學生輔導…等。以心理學的觀點,這種教學模式亦成為自我探索的一種技巧,因為藉由經驗學習的體驗,比傳統教育方式更有說服力與影響力。學生可透過交談圈探索自我,發掘個人對於種族歧視的觀點、無力感、社會經濟狀態與階級的衝擊、家庭背景、遵守團體規範的同儕壓力。
儘管台灣風俗民情與美國不盡相同,但是台灣社會也充斥著文化分歧所帶來的衝突,追根究底,乃是一般人普遍缺乏同理心,思想過於狹隘,最後令自己與社會陷入囹圄。因此,若要改善文化差異,首先便是要敞開心胸,瞭解不同族群的文化背景,進而尊重與包容。或許我們可以在美國原住民社會體制中,找到一種值得師法的概念與作為,學習用心傾聽、尊重他人,並且時時自我檢討與反省,藉由這樣的信念,社會就會多一份人性的關懷與溫暖,少一份乖戾的對立與紛爭,我們既然身而為人,不就應該要培養這樣的智慧和思維,來美化我們的心靈與社會環境嗎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ony6483 的頭像
    sony6483

    sony6483的部落格

    sony648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